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为展现珠海高新区奋斗者风采,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共同打造“为奋斗者”品牌。珠海高新区企业家风采录正在持续连载中,本期将讲述 袁国威 (MK体育官网93级经济学专业校友)的奋斗故事。

袁国威 大气(广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珠海港湾1号科创园“搬家”到港湾2号·双博基地,袁国威在创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在身边人看来,老袁确实有点让人“摸不透”:已经位居企业高管,却选择从零开始创业,而且选择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但老袁认为,创业需要的就是一股“冲动劲”,但凡“三思”就多半“难行”了。他说,自己看好大气治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今,老袁创立的大气(广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解决了中低浓度工业废气治理的效率和成本问题,开创国内无组织排放污染气体治理先河。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文章自得方为贵
衣钵相传岂是真
职场有成就,仍怀“少年心”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在一场大学校园讲座中,袁国威这样寄语大学生。这是袁国威的内心感悟,也是袁国威的真实写照。
初次见到袁国威,他正在新车间里调试设备。虽然从他朴素的装扮中很难第一眼就识别出,这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但是从他干练的作风中,会让人感受到他对创业的热情与执着。
袁国威在创立大气(广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之前,在职场上已是一名成功人士。他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经验,长期在国内大型制造企业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职场成就已经足矣。
但在2018年,袁国威作出了一个决定:自己要创业,瞄准环保行业新赛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着手对环境进行治理,我觉得这个行业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前景。”他也没想那么多,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拍即合,就走上了创业之路。
在了解老袁创业到底在做什么之前,我们先来熟悉一个专业名词:无组织排放污染。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无密闭设备或密封措施不完善,往往会出现污染物泄露,废气等污染物会直接向环境排出,或从露天作业场所、废物堆放场所等扩散出来。虽然“无组织排放污染”时刻在伤害着人们的健康,但由于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所以也就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袁国威决心就在环境保护的道路上走下去,别人劝他“要创业也可以干干老本行呀”,但他不,既然看准了,他就是要带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冲入环保赛道。2018年,大气(广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袁国威和团队首先要硬磕的,就是大气复合污染治理关键材料和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开展技术攻关
明知创业难,偏向创业
创业伊始,袁国威就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由于创业初期资金有限,他们要将更多的经费用于找材料、找设备、做试验,所以对办公场地也就不敢有过高要求。“几个人挤在顶楼一个4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做初始研发。冬天还好过一点,夏天就异常闷热,还要在蚊子的轰炸中度过。”
拮据到什么程度?一台简单的设备机箱也要开动脑筋节省成本。“创业之初我们哪有资金开模做外壳呀,那时公司附近正好有个回收站,我们灵机一动,废旧空调的外壳,不正是我们要找的外壳吗?”立即开干,袁国威团队把废旧空调的外壳,成功地改装成了设备机箱外壳。但对于试验的材料,他们却从不吝啬。“我们要找各种相宜的材料不断地研发,根据指标不断地调整参数。”
“资金短缺”是袁国威团队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而能否突破技术瓶颈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据了解,“无组织排放”由于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排放点广、 难以量化和处理等特点, 对其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都比较困难, 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传统的工业废气治理,要么效率较低、要么运行成本高。
该公司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常温催化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氧化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效果。与其他治理方案不同的是,袁国威团队的工艺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而是在常温环境下进行化学分解,把有毒有气味的挥发气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值得一提的是,它整个过程没有增加额外的能耗,这就使得工业级空气治理工艺的普及成为可能。
“创业初期,在技术交流和技术分析会上,我们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守着固有的思维,认为常温催化应用在工业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袁国威回忆说,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在叶建山教授和许福山教授联合主持下,科研人员联合攻关,通过自主开发多层纳米薄膜技术,成功开发出新型功能材料纳米吸附催化薄膜膜组以及膜系统,开创常温下催化氧化VOCs及恶臭气体和分级治理模型,实现了高效催化降解,为新形势下减污降碳双目标提供一种新型解决方案。
介绍自家产品的老袁,激情满满

袁国威与叶建山教授团队在项目现场
加快技术转化,闯入全新赛道
“在我们研发出了这种高效吸附催化材料后,一刻都不想耽误。” 在利国利民、造福社会情怀的感召下,公司迅速聚集科研力量并组建创新团队,将技术应用到无组织污染空气治理装备等系列产品,快速地完成科研成果向工业化产品的转化。
但公司的设备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还面临一个挑战:装备的有效性。为了证明装备的有效性,叶建山教授和许福山教授带着团队到地铁车厢做试验。由于工作场景的特殊性,地铁车厢不同程度地存在异味。可当该公司的装备在车厢内运行1个小时,便测出近10种有机气体去除率达到了65%-85%。在专家们的建议下,该公司的装备又“走”进了高校实验室,测得1小时氨气治理效率达到95%以上。
大量的实验和应用证明,该公司的装备对连续型工业化生产过程的废气有积极的响应,这也为在中低浓度环境下开展废气治理找到常温催化的绿色通道。该公司项目的实施开创国内“无组织排放”污染气体治理先河,用分布式装备降解无组织排放污染气体,填补了国内产品和技术空白。

2022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有机挥发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10%以上。袁国威带领大气科技站在了新的风口上。
东莞一家大型印刷企业拉网车间,用的材料是黄胶,工作时整个车间味道较大、较难闻,但是长期以来都没有解决方案,他们试用大气科技分布式治理设备,机器运行15分钟,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去除效率达到95%,用户直呼“太神奇”,这让袁国威长舒了一口气,当年那个一意孤行走上未知道路的“孤勇者”,不仅没有“撞南墙”,反而遇见了很多同路人,也终于抵达了一片蓝海。
如今,袁国威带领团队已经开发出了第三代治理设备,以其独特的科研成果,在创新和环保的碰撞中,实现了最初“环保治理”的梦想。2023年,袁国威带领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向碳捕集、碳中和领域进军,这将是大气科技在碳领域的一次技术升级。
对于正在快速成长的大气科技来说,原本的办公场地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需求。在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公司的新场地是此前的四倍之大。“他们对于环保事业很支持,也大力扶持创新科技企业,不仅给到了一定的租金减免优惠政策,在人才招聘等企业服务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这让我们轻装上阵,我更有信心带领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这是袁国威的一句座右铭。他感慨,在创业道路上,“拿来主义”通常带有片面性, 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琢磨、体验、领悟,才会离成功更近。
或许袁国威在辞掉企业高管职位时,在涉足全新领域时,在为技术难题而苦恼时,在面对外界的不解、担忧和质疑时,这句座右铭给予了他很大的力量, 伴他度过了暗黑的时光。他就像破土而出的竹,以强大的韧性诠释出新时代创业的无限可能,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项目落地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