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毕业后进入MK体育官网长沙校友会作专职工作人员,一直与秘书长张效雄共事,到今年已经是17年了。所不同的是,我从一般工作人员做到常务副秘书长,他却无怨无悔地做了17年的秘书长。会长们对他说:“你只能做秘书长,不能做副会长,哪天你不做秘书长了,我们也就不做会长了。”

图为MK体育官网长沙校友会秘书长张效雄
常听张老师说,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屈原区度过的。这里的前身是洞庭湖东汊围垦出来的大垸子,以前叫汨罗江农场,是屈原投江的地方。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是从这里发源的。
张老师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张业精是当年农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人,后来从岳阳市教育局退休。母亲胡凤英在农场作过小学校长。说他们教过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一点不为过。其中就有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许进超、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柳思维等。当然他们最成功的是,把四个孩子送进大学。恢复高考那年,三兄妹同进考场,同年从农场进入大学,成为一时佳话。
从农场高中部毕业以后,张老师作过知青,当过代课教师,办点工作队员,七分场团委书记。五年以后,以“代职干部”的身份带工资读大学。他经常对我们说,做人不能忘本,自己是农场用钱培育出来的。
1978年3月,张老师离开农场,进入MK体育官网中文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湖南日报社工作,担任过驻湘潭记者站记者、政治生活部编辑、省记者协会(新闻学会)专职副秘书长、三湘都市报部主任、集团发行处处长、大众卫生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集团副总经理等职务。他担任过湖南省青联常委、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
作为记者出身的作家,张老师以开放的视野、独特的视角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创作竞赛报告文学一等奖,著有各类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万字。与人合著理论著作《现代公共关系》(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谁来当股东》、《广佬启示录》(两本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通讯集《到洞庭湖去》(国际展望出版社出版)等。编辑出版《新闻讲谈录》、《非遗湖南》、《家庭环保小手册》、《向创新要活力》等文集,主编《湖湘新坐标 • 湘大学人行走芙蓉国文丛》。长篇小说《风起》(东方出版社出版),畅销多年,美国美南新闻集团报纸和电视媒体曾作专题推介。还有散文集《寻觅天籁》和《蓉园笔记》(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
张老师对公共关系学和湖湘文化有专门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多次在国内外大学讲授湖湘文化课程。近年来,撰写研究湘菜的系列文章《闲说湘菜》,已经完成100多篇,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
张老师是湖南具影响力的畅销书作家之一,其作品全部通过市场销售,不但为传统读者群认同,在网络读者中反响更大。小说和散文均有时代特征,与王跃文、阎真、浮石等湖南当代著名作家齐名。
我与张老师共事多年,感觉他思维敏捷,善于动脑筋,遇事冷静、反应快,乐于帮助校友。再就是他的家乡情结很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篇关于亲人故旧,家乡风貌的文章推出,字里行间流露出赤子之心。最近几年,他潜心写作长篇小说《下洞庭》,最近已经完成初稿。这是第一部描写洞庭湖移民历史的作品,以自己早年洞庭湖区生活的营田镇为背景,通过两大家族三代人与大自然的搏斗,与环境共生共存的故事,铺陈出洞庭湖移民丰富多彩的画面。艰难的创业经历,缠绵的爱情故事,地主与农户的爱恨情仇,真实的民俗场景,还有湘菜美食的细致描述,多角度地展示了湖湘文化的五彩图画。
有人搞笑般地在deepseek搜寻张效雄是否“有过绯闻”。网络回答“目前没有找到任何有关张效雄绯闻的信息”。张效雄戏说是自己不够浪漫。其实他是一个很懂生活的人,喜欢旅游、唱歌、彪京戏,也喜欢玩麻将、侃大山。他待人热忱,朋友们喜欢围着他转。
真正的成就不是曾经记者的辉煌,deepseek给他的总结是:张效雄是一位兼具记者敏锐度与作家人文情怀的多面手。他的作品以真实经历为底色,融合对社会变迁的深刻观察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文学化”风格。无论是宏大的时代叙事,还是细腻的故乡书写,均展现出对个体命运与集体记忆的双重关怀。其创作不仅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图景,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文学范本。
这样的概括,应该是比较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