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题记
“35岁前做技术,45岁前做学术,45岁后再回归教育初心。2021年6月22日,在段斌的日志中,他这样写道。
四十五岁前,段斌凭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对技术与学术的热爱,一步步累积人生底蕴,一滴滴汇聚滔滔江河;四十五岁后,段斌回归教育初心,将创新与思政融入课堂,带领着一群群“后浪”奔腾入海。现如今,段斌正乘着“专业认证”的“东风”,为湘大学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匠心独运:积小流以成江河
80年代末,一位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在班级团建中发现唱歌难以卡准伴奏。经过不懈地研究,终于根据单片机开发了卡点演唱机,并为每首歌编写好IC卡和卡片读写装置,殊不知当时日本的卡拉OK技术已远超于此。这时,这位青年意识到了眼界的重要性,在往后人生中,“打通外围,提高眼界”成为他不变的信仰——这个青年名叫段斌。
1989年,湘大本科毕业的段斌只身前往北京,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实时控制技术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那时的段斌如江河汇聚溪流般奔涌向前。
创新,简简单单两字诠释着段斌的科研生涯的前前后后。回到湘大任教后,段斌敏锐地发现国内高校就餐系统普遍存在着学生付款不便、学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工程师的使命感让他无比强烈地渴望自己的科研能够真正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1994 年,他怀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投入到 IC 卡就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中。开发之初,段斌和他的团队整天闭关在实验室,设计各项代码和技术来不断调试完善系统。开发完成后,段斌又忙着穿梭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将系统和产品落地投入使用。如今,这项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全国140多所学校、惠及几十万师生,在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教授主持下,以这项技术应用为基础,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组织编纂并出版了《中国教育集成电路(IC)卡规范》。
看到自己的思维与技术成功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正值青年的段斌意气风发,获得反馈和支持的良性回应也成为他后来学术生涯重要的驱动力。
除此之外,段斌的学术还充满了从生活处处发问的求索精神。上班路上的花草鸟兽、学生的点滴变化甚至最近在追的电视剧剧情等等,都能引发他对科研教学的思考和延伸。就连聆听热爱的交响乐,段斌也会联想到将音符的线程设计、指挥的多任务调度和演奏艺术家的流水线执行美感,与专业中多线程能力的DSP或FPGA程序进行类比。
于细微处见知著,于无声处听惊雷。就是这样一个个对眼前事和身边人的提问和思考,为段斌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截至目前,段斌已先后主持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主持1 项国家“863 计划"项目和 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获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2部,其中与日本早稻田大学 Takura Sato 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Daniel M.Kammen教授合作出版专著《智能电网标准:规格、要求和技术(Smart Grid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Requirements and Tech- nologies )》,发表 SCI、EI 索引论文 100余篇;取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专利奖等众多奖励。技术和学术的积累让段斌的人生充满底蕴和厚度,细流的累积方才成就了奔涌的江河。
但他并不满足于这样规律的生活,而是将人生规划当作一个智能系统,随时准备适应条件变化进行动态重构。充满活力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的教室和讲堂,便是段斌最好的舞台。

2020年12月,郑南宁院士为段斌教授亲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电类分委员会学术委员聘书
课程思政:携后浪以赴瀚海
“老师,我想要对上一组发动‘奇袭’!”,2021年2月6日,在“信息安全课”QQ群中,同学们热血沸腾。18 级通讯工程 2 班的 1 组成员展示完自己的课堂作品后,18 级通讯工程 3 班任田静发动“奇袭”,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抖音上进行比拼。这是段斌为了一改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将抖音和“奇袭”模式与课堂相结合的新课堂模式。
在近三十年的从教时光中,段斌无一刻不在摸索“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中“道”字的真谛。他深知教育是有灵性的,必须把握教育契机,灵活运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以本为本”等教育理念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于是,“抖音”模式便诞生了。在课堂教学的大框架下,段斌邀请4组同学自主发现、讨论问题。再进行作业视频抖音展示并集体投票评优,得票最多的为“演讲王”,奖励该门课程成绩的课堂交流部分为满分。同时,其余同学可以在前组展示完后发起“奇袭”,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的作业视频进行展示,然后集体投票决定是否“奇袭”成功。“奇袭"成功的同学,奖励该课程的课堂交流成绩为满分。受到邀请的小组展示着自己作品的同时,其他同学正“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发动“奇袭”,一展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风姿。
同时,段斌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SPOC、PBL 等先进教育模式融入课堂,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建立“学生成果档案袋”,热心邀请学者同仁、企业朋友等给予点评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挖掘学生真正在乎的评价主体,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段斌尽心尽责地扮演"一个退居幕后的设计师和评价者”的角色,守护着这群初学乍练的年轻人。
2021年5月1号的夜晚,段斌的手机响了起来,一位学生在凌晨四点向他发来信息,指出课堂展示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看到信息后,段斌立马给出回复,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向所有采用互动课堂模式的学生们真诚致歉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赢得同学们一片理解和赞扬的掌声。段斌在勇于承认错误、虚心接受学生意见的同时,也成就了一堂生动的学生思政教学。
“以德立教,以德育德”,用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品质和三观的养成,这也是段斌分外重视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此,他积极学习各种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将认知科学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构建“听其言、观其行、明其心”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调整行为,通过行为的效用实现修正信念。并将理念结合实践,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大讨论,其中由段斌指导、学生党支部主导的“从‘学有所惑’到‘学有所获’”课程思政被光明网和学习强国等多平台报道,点击量上10万次。生动的课程思政让段斌成了校内师生的魅力“男神”,各高校同行眼中热议点赞的“网红”。
“这几年来您带给我的不仅是渊博的学术知识,更有透彻的生活哲理,每一次和您的交谈更像是一场盛宴,让我受益匪浅。”在段斌的QQ日志下,18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杨宇佳这样留言道。对于学生的成长,段斌从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和夸奖。正是这种温和包容的性格,让他成了学生心目中那个总是笑眼盈盈的温暖师者。在他们眼中,段斌不仅会在学业上给予耐心的指导,也会在生活中像朋友般亲切、温暖。
如今,段斌还在继续前行。由他指导研发的“人工智能导学”系统,可以通过学生实验作品的波形,智能辨析学生在知识点掌握方面的缺陷,并为学生推荐相关实验查漏补缺,以达到智能辅导的目的。“我们要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模拟、延伸和拓展老师的智能。”段斌说道。
三十余载为师,段斌先后获得湖南省“十一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MK体育官网优秀研究生导师、MK体育官网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教学团队获得国家一流课程、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那些精心培育的学子也正如茵茵桃李,在祖国各处绽放芳华,成为他心中最心满意足的骄傲。就像滔滔江水携着浪潮奔流不息,向广袤无垠的大海奋力跃进。

2021年6月,段斌教授与博士研究生旷怡毕业合照
专业认证:乘东风以济沧海
走进湘大工科楼,在大厅左侧,雪白的墙面上装裱着一排铭牌——“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这是段斌提出的学院专业认证“大事记”,即学院每通过一个专业认证,工科楼墙上就挂上一块有相应的专业名称、批文号和为之作出贡献人员的铭牌,以资鼓励。
时代的风瞬息万变,奔涌的潮也愈发汹涌澎湃。
2016年,段斌就任MK体育官网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除了延续一直秉持的协同创新原则以外,新的治院挑战也随之而来。当年3月,教育部推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实质等效于“华盛顿协议”,其作用不仅在于注册工程师制度建设和工程师资质在国际范围内能得到互认,还在于推动国内高校对学科建设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完善。
这股陡然吹来的“专业认证”之风,使段斌敏锐地察觉到未来高校学科建设的趋势。他这样类比这项工作的意义:“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航天飞机上的部件,因为来自国际标准化的正规培养,所以放到哪里都能发挥作用。”
如今,段斌被评选为教育部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专业类认证委员会秘书处成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到一个学校参与专业认证考查,段斌都会将自己此行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一一记录下来,形成具体的案例分析。这也意味着他有了更多机会去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多平台来验证自己的设想和见解、更多经验来指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助力湘大学科建设。
“长江浩瀚汹涌推动湘水川流不止,湘江波澜壮丽随同大江奔涌向前”,在段斌QQ日志中,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诗,来概括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2021年4月,MK体育官网校长李伯超向段斌亲授聘书,任命其为MK体育官网专业认证指导中心主任,段斌成为湘大专业认证的领军人。对于新身份,段斌深感任重而道远:一方面,要引入全国各高校的新理念、新做法,推进学校专业认证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国家级平台将湘大开展的创新实践第一时间推送出去,形成湘大影响力。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段斌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乐观态度,以一名湘大教师的责任与初心坚守“专业认证”,为湘大、湘大学子创造向更高平台发展的跳板。段斌正如同奔涌的湘江河水,在湘大这轮明月的照耀下,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