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超,男,汉族,1936年10月出生于湖南新化,中共党员,MK体育官网文学与新闻学院退休教授。刘业超是国内外知名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之一,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会员,MK体育官网国学研究会学术顾问。先后出版了《现代写作学教程》(合著)及《现代文心》、《雷沛鸿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文心雕龙通论》等专著。其中,180万字三卷本《文心雕龙通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被全国学术界推选为向中共十八大献礼的精品工程,被人民日报专题书评称誉为“百年龙学研究的系统总结,被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称誉为“学养深厚,沤心沥血以百万字著论,传承千古学术血脉,令人感佩”。
一位老人、一门学问、一辈子。
龙学是以我国最早的文论钜制《文心雕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刘业超已经潜心其中研究了六十年。不问归程,只争朝夕,这位追求极致的龙学探索者用“燕子垛窝式”的学术方法,历经一个甲子的学术长征,一点一滴推动现代龙学研究发展,在有“体大而虑周”之称的《文心雕龙》这座学术巨厦的雕梁画栋间衔泥筑巢,让龙学研究这座“旧时堂前”不断焕发“燕子衔泥几度新”的光辉。
梦起珞珈龙学,练就质朴文心
刘业超的龙学梦起于新中国刚刚起步的1954年。
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十八岁的刘业超考入了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刘业超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当年国家培养知识分子很不容易,一百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上大学,九十九个人养一个大学生,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努力”。少年刘业超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对待每门课程都很认真。而在众多课程中,他最感兴趣的是刘永济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 《文心雕龙》是一部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美学规律的文学理论钜制。刘永济先生是我国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现代龙学研究中第一个从整体高度对《文心雕龙》的系统理论进行全面释义和深度开发的学者,后人将刘永济称为与鲁迅、黄侃、范文澜相继而列、并世而存的龙学现代化的第四号标杆人物。在珞珈山的阶梯教室,刘业超第一次接触到刘永济先生关于“以心总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旨”以及由此顺理而生的"发挥心的优势,重新建立我们的写作科学”的学术观点,“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因为以前都说文章是写出来的,而老师提出文章是想出来的,很新鲜”。这些博大精深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观点,使刘业超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激动和强烈的共鸣,从此对“文心”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关注。
而最让刘业超痴迷龙学的,是刘永济先生关于《文心雕龙》高屋建瓴的学术品格的体认,别人认为《文心雕龙》是写作学,刘先生却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子书意义的文化通论,是面对整个社会的倾斜,希图矫正社会和人情讹浅的“救世的良书”。这深深吸引了成长在五十年代、怀着读书报国理想的热血青年刘业超,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党的温暖的感恩,对学术大师的景仰,他暗暗许下誓言:“将来我一定要好好研究关于《文心雕龙》的课题!”
但紧接1956年科学之春的,却是一场时代的暴风雨。毫无准备,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进入了刘业超的生活。1963年刘业超从武汉大学毕业,被派去大兴安岭支援边疆教育。出于“生命属于党”的赤诚之心,他背上行囊转身就走,一待就是整整12年。苍茫的大兴安岭,冬天最冷达到零下40°C,吸口气鼻子里就结冰了。尽管在那里只能吃窝窝头、苞米、小米,作为南方人的他很不习惯,但为了信仰奉献青春,刘业超毫无怨言。刘业超尝试用《文心雕龙》中学到的精神信条“舍人论文,辄先论心。论心,这正是一个民族的最高智慧的集中体现”,去度过边疆艰苦岁月,去坚持恩师传授的“做人、做事、作文的大一统”的精神境界,去体悟“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的为人与作文的传统信条。也正是这段心理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经历,让刘业超真正领悟到《文心雕龙》绝不是一般意义的写作学教科书,而是一部集中华文化全部精华的著作,是一部在礼崩乐坏的非常时刻对我们民族的精神生命进行维护和拯救的圣典,由此推动着他的思考延伸到更高的境界:“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南北朝时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力量推动着人民走出了历史的泥泞?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力量支持着他们战胜了生活中的浮靡堕落而迎来了大唐文化的曙光?”正是这种对人生与人心的关注,使他不断地去咀嚼人生的真味,见证了人心的真谛,解读了文心的核心秘密:文心就是美心,美心就是热爱生活之心;领悟美心并不容易,它要求人们在阴暗中相信光明的到来,在丑恶中保持着真善美的信念,在失望中不绝望,在困顿中不动摇。1975年,他被调回了湖南省邵阳市,在一个郊区初级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授课之余,潜心研究《文心雕龙》,作为精神生活中的最大凭藉。而正是“文心就是一颗永远向上的人心”的坚定理念,支持并鼓励着他顽强地走过了时代的泥泞。
燕子垛窝,终起轩阁
粉碎“四人帮”后,知识分子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1985年,刘业超由于儿童文学创作上的诸多成就,调到MK体育官网中文系,从事写作学与文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写作教研室主任与教工党支部书记,从此有了相对宽裕的学术环境研究《文心雕龙》。他重新开始了人生的充电过程,如饥似渴地补习现代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知识,也如醉如痴地学习儒释道三学之精华,解读易学的神秘,使自己获得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视野。 正是凭藉这些厚实的准备,刘业超具有了登高望远的能力,开始了“燕子垛窝式”的学术经营。所谓“燕子垛窝式"的学术经营,是刘业超在多年的龙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中的方法论总结——“学术体系是一口泥接着一口泥的堆砌、积累和衔接而成的整体,它点点相连,不留下任何间隙。”其特点是以坚持见功效,以连贯积工夫,循序渐进,朴实无华。对待学术问题,刘业超不存苟且之心,不怀侥幸之想。阅读必逐字逐句,细嚼慢咽,一点一点消化,以文本的解读为依据,反复领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乃至于全盘,遵循着微观实证的渠道,向宏观思辨一点一点接近和延伸,最后成为整体。在他看来,“雕龙”是龙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文心"是龙学研究的逻辑延伸。他从技术科学开始积累,即基本的写作学技巧研究,到工程科学的积累,即《文心雕龙》中"用心之术"的研究,再上升到理论科学的探讨,也就是《文心雕龙》的现代化研究,逐步向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和美学体系的目标发起挑战。刘业超感慨地说:“我犹如一只笨鸟,在艰苦的飞翔中锻炼自己的翅膀,去适应艰难的远航。”刘业超的第一个目标,是组织编写一部具有现代视野和高端学术品格的写作学教程。他的团队携手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学友,推出了富有创意的学术成果《现代写作学教程》。该著根据《文心雕龙》“以心术总文术”的东方智慧,融合现代的思维科学、文艺心理学、现代美学的最新成果,建立了以思维为主导、以表达为机体、以接受为目的、以鼓天下之动为最高宗旨的新的写作科学体系,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与认同。全国知名学者羊春秋教授对该著的评价是:“余读其书,觉得内容充实,观点新颖,自铸伟词,自成体系,定能对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992年,该著获得了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现代写作学教程》是刘业超挖掘《文心雕龙》宝藏的第一步,极大地强化了他对理论创新力的自信,也鼓励了他继续深入研究《文心雕龙》内涵的现代化开拓。1987年夏秋之交,在欧洲举行的“阅读与写作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新的理论主张——写作的本质是思维,号召世界同行更新观念。刘业超的同窗学友颜雄将这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息迅速传递给了他,勉励其秉承珞珈龙学的传统,勇敢地接受这一世界性的挑战。在刘业超看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就是以思维为主导,会议提出的理论主张与中华文化内涵不谋而合。”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刘业超便开始了对《文心雕龙》的用心之术与为文之术的全息性的理论研究,即如何用现代和国际的方法,来开掘和运用《文心雕龙》中的理论智慧。他的业师程千帆先生以八十高龄在白内障手术刚揭开纱布的第一天,就给他寄来了《现代文心》书名的题签,指引他“弘中华之文化,起现代之文心”。刘业超义无反顾地接过了这一历史的传承和世界性的挑战,开始了他的第二项学术探索——《现代文心》专著的撰写。历三年的艰苦经营,专著《现代文心》降生了。《现代文心》将“文心”传统与现代写作科学结合,交出了一份中国式的答卷。该著获得了湖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政府嘉奖,获得了中国写作学会第二届(1990——1999)优秀理论著作二等奖。
刘业超的写作学是一门以《文心雕龙》中的“以心术总文术”为纲领的写作科学,是一门将做事、做人和作文融为一体的课程。多年钻研龙学所收获的理论成果,让他的课程成为了学生中极具特色、极受欢迎的课程,龙学精神深刻影响了一大批学生的作文和人生观。“科研的真正成就和最后成就,并不在于我本人获得何种新知,而在于将时代的新知深植于学子的心中,转化成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转化成为建设新生活的信念和激情,为民族的复兴和社会的向上做出实际的贡献。”多年以来,刘业超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有的成了中央领导的秘书,有的成了省市级领导,有的成了国家一级艺术人才,有的成了大型媒体的主管,他们都将当年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令刘业超骄傲的不仅是这些,而是学生返校时短短的一句汇报:“在当年听课的学子中,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贪官,一个恶徒,他们没忘MK体育官网写作学独标一格的纲领。”这是刘业超毕生追求龙学梦中最为骄傲的亮点:“书生报国成何济,不负诗骚屈杜魂” ,能够做到这点,也就没有虚度此生了。
“人可以退休,学术研究不能停下”
1999年10月,刘业超退出教学一线,告别了本科的教学平台。 不再奔忙的岁月中,刘业超有了更多专属于自己的时光,这位在龙学学术长征中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战士却不愿停下。他常常问自己:“作为一个党员,我还能为党的事业做出点什么呢?”在刘业超看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总融合,深耕中国传统文化,响应社会主义中国时代需求呼声,这是一名老党员与老学者应尽之责。 晚年刘业超又将自己重新归零,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细嚼慢咽地重读了《文心雕龙》原文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废寝忘食地通读了MK体育官网网络图书馆上的2800多篇与《文心雕龙》有关的论文,80多本与《文心雕龙》有关的专著,积攒了几十万字的笔记。在浩如烟海的材料积累中,思想也在他的脑海中汹涌、冲击和汇集,渐渐凝聚成为一个整体,激励也推动着他做更深的开掘和更高的攀登。 无数个夜晚,刘业超常常伏案写作,执笔沉思:“《文心雕龙》培养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那又是什么造就了它本身呢?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究竟是什么?如果将《文心雕龙》置于现代视野下,又将得出怎样的结论?”为了解开这些疑惑,刘业超申报了省级研究课题“现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系统研究”,并获得了湖南省社科联立项。 刘业超运用文化解读和文化比较的方式,从更高的层面上开始了艰难探索。为了方便工作,他出门都带着电脑,一年到头没有节假日;为了收集资料,年逾古稀的他多次远赴湖北武汉、广西等地。刘业超的老伴说,这些年来,他每天晚上都过了12点才睡,总是来回奔波于电脑前、图书馆,他对生活、物质都不在乎,工作成了他最快乐的事,我也很支持他。”终于, 历十年的辛苦,刘业超的专著《文心雕龙通论》诞生了。在漫长的研究与撰写过程中,他终于明白了中华文化的真谛,那就是——“和谐”。所谓“和谐”,就是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包,也就是刘勰所说的“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具体表现在《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中,就是对儒、道、释三家的兼融与并重。不独重一家而博采众家之长,这正是《文心雕龙》博大精深的根由,正是六朝文化和大唐文化兴盛的根由,也正是中华文化长流不息,历万劫而不朽的根由。中华民族的生命密码,就在“和谐”这两个字里。 2012年12月,《文心雕龙通论》三卷本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共180万字,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兼秘书长傅璇琮教授题写书名,并以简体、繁体、英语三种版本向世界发行,被全国学术界推为向十八大献礼的精品工程之一。2013年7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专题书评《百年研究的系统总结》,称誉该著为“百年研究的系统总结”,“其视野之恢弘与篇幅之浩繁,为学界之所仅见”;2013年9月,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邀出席《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刘业超作大会学术报告,被大会评论人评誉为“湘军长于理论思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秘书长陶礼天教授的学术报告《21世纪文心雕龙研究史略》中,12次提到该著的创新性观点;2013年11月获MK体育官网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从台北发来挂号专函;称为“呕心沥血以百万言著论,传承千古学术血脉,令人感佩”;2016年1月,获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如今,八十多岁高龄的刘业超依然思想活跃,笔耕不辍,用时光和心血倾诉着一颗永远年轻的文心:“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边捡到几片贝壳的孩子,对于大海的深度,知道得极其有限。”2016年开始,刘业超和白发战友又开始了新课题的研究——“佛教文化中的正性质素及其对中华文学的历史影响系统研究”,目前已取得了相当坚实的阶段性探索成果。2019年8月23日至25日,应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特别邀请,刘业超出席了大会的全部学术活动,并担任第一大组学术交流会议的主持人,其学术论文《关于< 文心雕龙>整体性质的系统探析》,获得了学界专家的广泛肯定和普遍好评,被全国文心雕龙研究资料中心的机关刊物《文心学林》全文刊载。刘业超以83岁高龄出席此届会议的全程,是与会年龄最大的学者,也是湖南省出席该届学术会议的唯一学者。从湘潭到山东曲阜途经5省,他独自往返行程五千公里,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被学术同仁誉为“老当益壮,形神兼善,此真乃龙学之幸”。 从珞珈山的课堂到《文心雕龙》学会的国际研讨会,从大兴安岭到邵阳郊区到MK体育官网,六十年的追梦旅程,刘业超一直在路上。怀揣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中华学子的壮心,怀揣着一颗永远质朴的文心,他一路追寻自己的龙学之梦。“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位83岁学者为表达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诚挚祝颂,对学术上的引路人的敬意,对未来接棒者的期望,在专著《现代文心》“撰后的致意”中,又亲笔添下了对新时代的新期许:
“时代激励文心,文心激励时代。为了这一博大而又永恒的合力运动,谨献上这颗朴实的文心。” (王鹏,2012级经济学校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