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斯人已逝,翰墨留香。在湘大校园东坡村曹木清教授的家里,不足30平米的书房至今还保持着原主人生前的样貌:占据半屋子空间的书墙上摆满了他毕生学术著作,书架旁是一张临窗书桌,窗外一株茂盛的兰草在秋风萧瑟中依然挺拔葱郁。那是曹木清的大女儿一年春天出差时从韶峰上移回几株兰草,曹木清感咏韶兰,提笔写下《盆栽韶兰·感咏》自怀:人多栽花我栽草,花自芬芳草自小。待到三春花朝后,草色长青人不老。咏草色长青、叹人生不老的曹木清终身致力于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政党史研究,他是新中国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研究生,是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最早成员之一,更是MK体育官网中共党史专业和中共党史学科的主要创立者和奠基人。在他的带领下,MK体育官网成为全国中共党史研究重镇。有人甚至以“北人大南湘大”来形容MK体育官网党史专业的学术影响力。回望曹木清以兰草自喻的人生道路,有“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的坎坷成长经历,有“气若兰兮长不改,心如兰兮终不移”的坚贞学术志向,也有“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的独特性格志趣。历经81年的风雨岁月的洗礼,其香远益清、素节流芳。

MK体育官网

少年成长:生于田野农家,长在风雨年华

1930年11月4日,曹木清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太和乡桐木村上曹组,从小在有着“楚遗风,汉源流”之称的便江边上长大。家中姐弟4人,他排行老二。曹木清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曹有垣不善言谈,却是当地有名的“能人”。据说一个乡干部不信,要和他比赛割禾,身高1米7多的曹有垣两脚插进田里站着不动,一只手扶稻禾,一只手拿镰刀,不一会儿就把周围一大圈水稻收割完,轻松赢得比赛。正是因为父亲曹有垣勤劳能干,曹家生活境况日渐殷实,便将曹木清送去读书。读小学时,曹木清就读于隔壁湧水乡(现黄泥镇)的六团小学。每逢周末,年幼的曹木清要从家里背上一周的大米和咸菜,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和七拐八弯的田垄才能到校,一路上荒无人烟,走到时已是天黑。曹木清的读书天赋很早就显露出来,十一岁时,曹木清开始与堂兄姐夫一起听满叔曹有垗讲古诗,听完大胆作诗,被作为教师的满叔称赞为“诸兄不及”。即使有家庭的庇护和支持,幼年曹木清的求学之路并不平顺。从小学到初中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频繁的战乱迫使曹木清先后辗转了7所学校读书。1944年8月,日军攻陷了衡阳,曹木清刚在国民政府交通部开办的衡阳市扶轮中学上完初二上学期,学校就被迫迁往郴州永兴县,后停了一期,又迁资兴。山河破碎,社会动荡,艰苦求学,抗日救亡的情景,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初三时,曹木清因为生病在家休学了一年,社会和生活的压力加上自身的病痛让他十分压抑,只能借诗歌里的“皓月”“双星”“春风”“村树”去抒发自己的愁闷,居家的日子里他写下十多首诗,在一首题为《秋夜感怀》的诗中他写道:缺月藏晖云山高,小院深锁倍寂寥。廊下溪语嗟别离,墙外桂香引风骚。明花自由蜂蝶伴,疏枝何来鸾凤巢。沉思静对穷通理,合衣仰卧迄天晓。1949年初,结束了高一一学年学习的曹木清因无法上交学校食堂大米而再次被迫休学。那几年,曹父被推举为村里祠堂的账房先生。因没读过书算账出错,只能抵扣油茶、稻谷等填补亏空,导致积欠油债二、三千斤茶油,家中过年过节都有人来讨债。学校停餐,曹木清只能一大早挑着行李,从现在的郴州市区,步行100多公里回家。一次,在离家还有15里路左右时,天已经黑了,曹木清又累又饿,脚实在移不动了,看到一个卖粥的老婆婆,便想用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买碗粥,老婆婆心疼他,把剩下的一点米汤都送给了他,曹木清过意不去坚持给了钱,回到家后,父母看见他受饿的样子十分心疼。好在这样的苦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迅速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曹有垣家的债务不仅被撤销,还分到一个池塘,每人分得八分田地。1950年,曹木清家的鱼塘丰收,卖了几百斤鱼,他靠这笔收入终于得以复学。为此,曹木清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认为是党给了他新的生命。重回校园的曹木清对学习机会倍感珍惜,更加刻苦学习,数学常常考满分,并积极参加学生活动。曹木清曾提起当年竞选学生会干部的热闹场景:学生们敲锣打鼓,写上很多标语来自我宣传,他站在台上演讲十分风光。

青年成才:求学南北名校,求索珞珈山下

1951年7月,在校仅读了两年半的曹木清提前高中毕业,并考入湖南大学历史系。1953年,因院系调整,曹木清转至武汉大学历史系学习。大学期间,除认真学好专业课外,他先后学了两年多俄语,一年日语;担任过班长、党支部宣教委员等职务,参加三反、肃反等运动,宣传党的政策。因为学习、工作压力过大,曹木清曾神经衰弱得睡不着觉,休养了很久直到毕业前夕才好转。在校期间,曹木清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学生。曹木清25岁时以一篇3万余字的毕业论文《张洛行领导的“稔军”的抗清斗争》结束本科学习。曹木清在毕业生登记表上写下4个工作志愿:一是担任中国现代史或近代史助教;二是赴中国人民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基础或革命史;三是担任武汉市或长沙市中学教员;四是赴中国科学院学习日本史。最终,曹木清留在武汉大学历史系担任助教。任教期间,曹木清延续毕业论文的研究,对清朝末年的“稔军”问题作过较深入的研究,在《历史学报》杂志发表了《关于“稔军”一名的简释》一文。在这里,曹木清结识了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与纪委书记的张焕潮。张焕潮经常给他讲述自己投身革命和长征路上的故事,进一步坚定了曹木清的共产主义信念。1958年,曹木清在张焕潮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以“我是党的人”自居,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从未做过一件违背党性原则的事。1959年,曹木清被武汉大学选派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研究班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届党史专业研究生。正当曹木清在中国人民大学埋头苦读时,其母亲因病去世,他心痛如绞,写下一首深切怀念母亲的悼亡诗《述梦》:“邻女凄然告,尔母日新丧。泱泱泪夺眶,号声断梦想。”读研时,曹木清就开始在报刊发表文章,1961年5月在《工人日报》发表了署名“党向群”的文章《沿着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前进》等。三年后,曹木清回到武汉大学,先后在政治系、历史系任教,担任中共党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持、参与编写了《中共党史讲义》《中国现代史讲义》等。其中《中国现代史讲义》由曹木清主编,第一册由他主笔和修改定稿,还主持编写了《中国现代史资料》。由于曹木清这一时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绩突出,他被推选为中共武汉大学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曹木清工作上的成绩离不开家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和付出。考上大学后,曹木清在家里的安排下与同村一个亲戚的女儿结了婚。婚后,妻子留在老家照顾父母,两人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靠写信相互联系。夫妻双方虽然文化水平差距很大,但感情一直很好。因妻子不识字,曹木清送她读书读到初中毕业,并为妻子取了“李姬芳”的学名。曹木清去往武汉后,夫妇俩想见面要克服很多困难,特别是交通方面,当时李姬芳去一趟武汉要一天一夜,还必须按村里批的时间准时回来。那些年,李姬芳在永兴老家照顾两个孩子,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也正因为交通不方便,曹木清往往要一两年才回一趟家。和父母分家之后,李姬芳在老家过得并不容易,既要照顾两个孩子,又要独自上山砍柴,做很多农活。曹木清深感妻子的艰辛,身处远方的他想方设法为家里分忧解难,并把它转化成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促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年立业:扎根湘大黄土,成就造系之功

1973年12月10日,湖南省向国务院提交的专题报告《关于恢复MK体育官网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鉴于MK体育官网在主席家乡,根据需要,“1974年先上文科的哲学、党史两个专业”。1975年,为了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MK体育官网办好”的号召,全国各地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来到MK体育官网。虽然曹木清在武汉大学已有良好的学术基础,但他怀着“应援建新校”的目的,毅然回湘成为了MK体育官网最早一批建设者。

MK体育官网

复校初期的MK体育官网,条件十分艰苦。曹木清住在现MK体育官网南面杨家村的一个农户家里,房间阴暗潮湿,夏天蚊虫孽生,晚上又没有电灯,只能穿长衣长袖,腿浸在水桶里,点煤油灯备课。而冬天则必须自己买煤制作煤球用于取暖。学校缺乏教室,就在工棚里面授课。住房周边环境也比较差,有一年放完暑假,曹木清从郴州老家回校后,在房间里收拾东西时发现蚊帐顶上竟然有一张蛇皮。即使身处艰苦的环境,曹木清对教学与研究工作始终未落下。资料少,他就奔赴北京、南京等地的历史档案馆摘录大量资料;史料少,他就深入湖南、江西、广东等党史纪念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查。仅在1978—1979年的两年间,曹木清作了300余张资料卡片,字数达20余万。此外,还与同事一道收集了近80万字的资料,其中大部分为手工抄写。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撰写了四个专题约6万字的讲稿;撰写《中共党史》讲稿3章、约12万字;编写了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史教学大纲近1万字。期间撰写的《论五四时期李大钊的历史观》一文,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作为当时党史研究方面全国知名的学者,曹木清还是大型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编委之一,参与编审了47卷《中共党史人物传》。由于曹木清的刻苦努力,他成为文革结束恢复职称评审后MK体育官网最早获得副教授、教授职称的教师之一。1978年,国务院公布MK体育官网为“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班。鉴于曹木清业务能力十分突出,为人公道正派,1978年至1990年,他先后担任过政治系党史教研室副主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在担任系领导期间,曹木清在工作上十分勤勉、负责,其家中至今还保留着十余本巴掌大的工作笔记本,在早已褪色的墨迹里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当年的工作情况,小到班里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大到系里的工作安排、上课的讲义都被一一记录。由于他勤奋、扎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于1976年和1982年被评为MK体育官网先进工作者。在曹木清的带领下,历史系在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1984年MK体育官网招收了第一届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与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一起成为全国最早招收党史硕士生的单位之一。虽然院系管理工作繁忙,曹木清依旧将教学任务放在首位,每年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课程最多时达7门,这也是他最喜爱的工作。其85级硕士研究生熊杏林回忆,曹木清老师喜欢穿中山装,衣服永远整整齐齐,连纽扣都不会少扣一个,同他严谨细致的治学之风一模一样。曹木清做学问的风格是“史料学派”,讲究论从史出,反对学生轻易发文章,常常教导学生写完一篇文章要在抽屉里放三个月,不断思考沉淀,觉得自己的文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了才能投出去。他甚至不允许他的弟子读研期间发文章,要求他们坐“冷板凳”,把学位论文写好。在曹木清的严格教导下,他的弟子中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欧阳雪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熊杏林、江西财经大学陈始发教授、湖南科技大学廖和平教授等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内的知名学者。而生活中,曹木清则对学生就像对孩子一样,全面关心和关怀他们的成长。学生们也非常尊重他。每一次搬家,弟子们都抢着去帮忙。师生间的相处非常融洽,有时候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学生们就时不时的拿着搪瓷饭盆一路敲敲打打跑老师家去找腌菜吃,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每逢周末、过年过节,曹木清都会把大家叫到家里去,包饺子吃。为了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开拓学生眼界,曹木清常常想办法邀请全国历史学界和党史学界的知名专家如北京师范大学张静如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彭明教授、兰州大学赵俪生教授等来湘大开课讲学。很多学生都回忆道,当年这样的学术讲座常常一个月内能听四、五次,每次都是场场爆满,令他们受益匪浅。在浓厚的学风影响下,MK体育官网中共党史、历史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非常高。如1984年到1987年四届党史专业毕业生中先后有20余人考取北大、人大、北师大、中共中央党校等名校的研究生。正是在曹木清等老一辈教师的辛勤努力下,作为MK体育官网重点专业的中共党史专业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90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中共党史专业获批为首批国家二类特色专业,是当年湖南省各高校中所获得的文科类两个二类特色专业之一,2019年又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这些成就使得MK体育官网中共党史学科在学界赢得了“北有人大,南有湘大”的美誉。而这离不开曹木清教授等老一辈党史学科带头人打下的深厚基础。

老年立心:闲享天伦之乐,不忘苦研之心

1996年末,曹木清从MK体育官网退休,并写下《六六述怀》感怀退休生活:岭上发浩歌,膝下弄小孙。破卷案头置,古筝枕边闻。退休后的曹木清过上了闲适的生活,并重拾幼时满叔所教诗词格律吟诗作词,因想念家乡的便江水,自号“便水伏波”。日常的作息依然十分规律,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写得满意的便画上圈做记号。偶尔也会自己做点篆刻作品。而寒暑假外孙女的到来,更是曹木清享受天伦之乐的快乐时光。同时每逢教师节和农历新年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的弟子们会约着来探望老师,每当这时候相对狭小的房屋里就充满了师生的欢颜笑语。曹木清一生挚爱的中共党史研究在退休后也未停止。79岁那年,他在《MK体育官网学报》2009年第6期发表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功过是非》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得学界好评。这一年生日,他回了一趟心心念念的故乡,兴致勃勃地游东江湖,爬山冲在最前面。八十岁以后,曹木清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以前经常和女儿去体育馆散步,后来走不了几步就让女儿先走,自己在原地等她,甚至上楼梯都要停下来休息。曹木清或许察觉到了什么,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他决定将自己1986—1996十年来对中国近代政党运动的所有研究成果整理结集出版。他以前的文章都是逐字手写,便找女儿帮忙录入电脑。2011年4月,曹木清的《中国近代政党运动论丛》出版工作开始紧锣密鼓推进。为能让这本著作早日面世,已在病中的曹木清还跑去湘大图书馆查阅资料校核书稿。曹木清期盼地说,“等书出版以后,再有什么事就不管啦”。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后曹木清病情恶化,直至尿出血了才去住院。经医生诊断,他患上了骨癌,后来转成了血癌。即使在病情日益严重的时候,曹木清还嘱咐女儿,不要将生病住院的事跟任何人说。后来曹木清昏迷不醒住进重症监护室,同事们才知道他已危在旦夕。去世前几天晚上,曹木清坐在沙发上突然对一旁守护的女儿讲“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典故。女儿不解其意,以为他身体不舒服,他安慰女儿不要紧张,“死亡就像春夏秋冬的运作一样”。2011年10月7日临近中午,曹木清因病医治无效,在MK体育官网中心医院与世长辞。追悼会上,弟子们纷纷以子女身份为曹木清戴黑纱、守灵,他的骨灰被带回他魂牵梦萦的故乡永兴便江。曹木清去世后,妻子李姬芳因过于悲痛伤心,在100天之后,也随之而去。2012年12月,曹木清走后的一年,凝聚和反映他一生学术成就的《中国近代政党运动论丛》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曹木清这株默默挺立、素心自香的兰草,把学术研究印在了祖国大地上,将学生教育刻在满腔心田中,一把热烈的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过,漫原青色又连上了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