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IMG_7505.jpg

(费东平向袁隆平院士介绍公司情况)

人物名片:费东平,MK体育官网89级物理系无损检测专业校友,嘉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嘉杰集团——一家以信息产业为依托、以IT技术为支撑,集科工贸于一体,跨领域多元化经营的高科技民营公司。集团旗下拥有湖南嘉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商苑嘉杰技术有限公司、湖南东晟电子有限公司、湖南嘉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嘉杰卓越新技术有限公司五家独立法人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了电子政务、教育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网络运营、教学仪器设备销售、联想产品分销、彩票运营及汽车营销等多个领域。合计注册资金1.0036亿元,拥有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

哲学家傅佩荣曾说,每个人都有形而上学的需求,这是出于自然的冲动,因为一个人要知道这个答案,才能活得有意义。

那么,怎样才算活得有意义呢?你的、我的、他的答案,又在哪里呢?

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毕业后却成了车间生产工人,在机械化运作的车间里,每天面对着重复的流程和任务,人仿佛成了机器。

放弃形象好待遇佳的企业白领不做,却选择辞职下海经商,在11平方的小店铺里销售电脑,起早贪黑,累死累活。

身为集团董事长,却常怀危机感、如履薄冰,一次次投入到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中,寻找价值的真谛。

这戏剧般的故事,是费东平的人生。让他的人生来告诉你,这一切是否具有意义。

从大学生到车间工人

天之骄子,这是人们对80年代大学生的称呼。费东平是80年代与90年代交叉时期的大学生,虽然当时大学生已经逐渐普遍,但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仍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并非如费东平所憧憬的那般美好,迷茫占据了内心的一切。面对着所学非所爱的尴尬,他一度游离课业之外——上课时心不在焉应付老师讲课,下课后无所事事消耗光阴。看着身边同学的努力,自己的堕落,他开始反省自身,并告诫自己:选择是自己做出的,即使不喜欢,也要对这份选择负责。于是,除了上课,他将业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即便不在图书馆也很可能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那份坚持与隐忍成为他日后能一步步走下来的最原始动力。

四年后大学毕业,费东平来到了沿海城市广东惠州市,他相信这里的自由开放气息更能让他的梦想绽放。然而现实却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TCL公司当一名车间生产工人。在机械化运作的车间里,工人也仿佛成了机器,每天面对着重复的流程和任务,同一条生产线上的同事也没有机会说上几句话。车间传送带上源源不断地送着电话机成品,而费东平的工作就是依次摁下每一台电话机的拨号、免提、数字等按钮,检查能否正常使用。工厂每天要确保1500台合格产品,而经过他摁键检测的机器远远超过了这个数。每天12个小时,每个月30天的工作强度让他感到有些吃不消。

一晃两个月过去,和他一起入厂的两位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同事因不堪忍受高强度的工作而选择离开。他的工作也稍作调整——同样的工作台上,同样的传送带上,维修被刷下来的不合格电话机。每天经他修理好的电话机约200台。“我当时心里很不平衡,自己好歹也是个大学生,居然做着这么无聊的工作,想想都觉得心酸。”

然而传送带没有停止,在他黯自神伤时,堆滞的电话机一下子就把他拉回了现实。

从舒服安逸的工作到起早贪黑卖电脑

时光的消逝在充斥着重复与机械气息的车间里是不明显的,但费东平一回头,发现自己已在车间干了8个月。原本只是坚持完成分内工作,却得到了管理人员的赏识。踏实肯干,使他从那个工作台一路走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1996年,为了家庭费东平辞职回到了妻子工作所在地长沙,凭着能力与经验,他很快找到了第二份工作。这时的费东平,专心于工作,经常加班到公司只剩他一人。

1999年初的一天,公司老总开玩笑似的对他说:“你们这些大学生,就是给你们5万元创业,你们也立马就会亏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将费东平心里藏着的盛气都激发了出来,年轻气盛的他笃定了试一试的决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追求有份好工作,有个好生活。可是我一直是个比较好强的人,我有自己的想法,想做得比别人更好。”当月底,他就在老板惊讶的神情中结算工资提交了辞呈。

费东平“一时冲动”,很快就“另起炉灶”注册了湖南佳佳科技公司,在长沙市火车站旁的国储电脑城一个约11平方米的店面里开始施展他的创业豪情。那一年,他和招聘的三个员工以销售联想电脑为主业,集销售、包装、搬运、送货等于一体,拿着每月400到700元的工资。三月之痒让他的热情减退,原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也使他有些动摇,在妻子鼓励的微笑中他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决心和勇气,费东平又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一次,他对自己更狠了,每天坚持起早贪黑地工作,心里构思着公司的下一步计划和发展宏图。到年底时,公司已有12名员工。过了一年,公司发展到30人。费东平带领着他的团队越走越远,公司规模也逐渐壮大。

如果说费东平的创业是偶然,但他的成功却不然。就像英国剑桥大学里随处可见一叠叠摆放整齐的白色小纸片——为所有爱思考的人提前准备好的,当灵感突至,用这些小纸片把它记录下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诺贝尔奖格外青睐剑桥。这迷人的青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费东平的成功也是如此——多年积淀之后的必然。

从公司老板到扎实的“学生”

在费东平的领导下,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费东平又思索着公司的转型道路,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信息化迅速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潮流。“在信息服务领域,每时每刻都需要创新,不然你就会被别人甩在身后。”身在 IT领域,免不了要面临极大的诱惑与挑战,承担如履薄冰的危机感。

信息行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创业积累,让费东平时刻保持着清醒头脑与危机感,也让他对新鲜事物具备了高度的敏感。当201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计划期提出“信息服务”这一概念时,他意识到这是企业转型的一个契机,于是萌生了转型做云平台的想法。

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也愿意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信息服务在国内还像空中楼阁一样美丽而飘渺,国内的信息、经验、技术缺乏,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费东平的想法过于冒险而不予支持。但费东平再三思考之后还是坚信这是一个值得开发的领域,是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的选择。他决定将公司全权交给管理层负责,自己专心地投入到对云平台的探索与学习当中。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物理系出身的他面对专业的IT领域,感到自己浑然就是一个门外汉。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开始埋头阅读大量计算机书籍,不仅亲自到腾讯、阿里巴巴、360等大型网络公司和美国、英国等在IT领域较成熟的企业学习和调研,还经常深入用户群了解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了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信息,他成了湖南经济信息委员会的常客。回到公司后,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消化整理,并开始自己着手设计,包括整体的框架设计、底层的运行方式以及未来的商业模式。2011年7月底,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云信息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这一云平台就从职业教育发展到包含基础教育、本科教育等,用户达到400多万。

肩负责任向“世界”出发

“聚焦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是湖南嘉杰信息集团的使命,也是费东平一直以来坚守的原则。在多年的调研过程中,费东平的焦点不再仅停留在掘金层面,他开始探索一种两型的企业发展模式,既要创造市场价值,也要创造社会价值。于是,费东平带领他的研发团队开始了基于“世界大学城”教育应用项目的研发。

大学,这一被称作知识殿堂的地方,在费东平眼里有着不尽人意之处,大学初期的混沌及后来的社会打拼让他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的人们对知识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单纯的学校教育不仅易造成学生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偏差,还不足以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发展。而世界大学城——一座网络虚拟城市,是集团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适时引进的网络教育管理服务云平台。是一个以实名制注册,无限存储的绿色安全网络教育平台,将网络学习空间的方便、快捷,与图书馆的丰富资源结合在一起,把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结合起来;注重人性化设计,运用Web2.0、Blog等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理论等理论和技术设计并以网络交互远程教育为核心、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及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教师与学生可自主实名注册设计各自空间,共享学习,是一座既虚拟又真实的大学社区平台,目前已与省内多所高职院校合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是一座以打造全民终生学习平台为目的的校园。这场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平台引发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到来,对高职教育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甚至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论语》里为现实人创造的一个标准化的人生路线,在不断变化的宇宙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因时而变。许多时候,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车间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失败的选择,比如辞去舒适的工作在11平方的店铺里卖电脑;看似荒诞的决定,比如放开日益壮大的企业不管,一心投入到完全不了解的新领域中;看似飘渺的愿景,比如创建全民个性学习共享平台。正是这些,意志、勇气、眼光、责任,成就了今日的费东平。

随着企业员工的增多,公司规模的扩大,费东平将自己和企业的责任自觉地提升到了社会的层面。“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集团招聘画册上写着费东平的致辞。存在就是活着,而价值是活着所要追求的目标。




Baidu
sogou